广州龙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村厕换新貌、村民更开颜——农村“厕所革命”焕新记

日期: 2019-02-15 13:16:53

“小厕所”里蕴含“大民生”。近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8部门联合部署推动农村“厕所革命”。新华社记者走访北京、吉林、山东等地农村地区发现,三地在提倡村民主动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长效化管控机制等方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要我改”变“我要改”
在北京市顺义区南彩镇前郝家疃村西口,一间崭新的公共卫生间紧挨着村委会院墙而建。约60平方米的公厕内,设有3个洗手台,蹲位间设置约2米高的隔板,并设有气水冲式节水蹲便器,白净的瓷砖、敞亮的环境,让人使用起来格外舒心。
这样干净卫生的公厕,如今在北方农村并不鲜见。面对群众思想多存在“传统习惯不想改、刨墙破土不愿改、担心效果不敢改”等顾虑。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树国介绍,通过广播电视、印发资料和实地观摩等多种宣传形式,向群众讲明改厕的经济效益、健康效益和环保效益。当地卫生厕所普及率由2016年的5%上升至2018年的25%。
无独有偶。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白兔丘北村,村民曹东山告诉记者,刚开始有的村民不理解,觉得使用不习惯,或者没必要。但第一户改造完成后,大家都看出好处了,都抢着改了。
改厕成本是另一个影响农村居民改厕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多地建立起政府补助、集体资助、群众自筹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化解资金不足难题。
“改厕基本没自己花钱,政府全给掏了。”临淄区金山镇北刘村村民常来理说,自己觉得蹲便不如坐便好,于是就额外掏了30元将原来免费的蹲便器换成坐便器,这也是他家用在改厕上的唯一一笔支出。
“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以前冬天上厕所特别犯愁,不仅受冻,还难收拾。”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龙嘉街道办事处饮马河村村民赵志伟说,老厕所在房门外十几米,大冬天上厕所的种种不便,本已经习以为常,但去年村里集中推进的厕所改造让他有了明显不一样的感受。
“老百姓希望如厕也能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北京市顺义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蔺宝军认为,旱厕改冲厕后,农村“厕所革命”重点在适当提升老百姓如厕体验上,关键在于取暖和除臭。
记者在赵志伟家看到,由一个房间专门改造而来的卫生间里装上了冲水马桶和洗手池,宽敞通透。“马桶都是节水的,化粪池是防冻的,用起来都很省心。”赵志伟说。
农村厕所改造,带动的是农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在淄博市淄川区西楼村,村民张秀贞开了一个诊所,就诊病人多,厕所气味大。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她家进行了旱厕改造。如今,浅色的瓷砖铺地,冲水式马桶,处处整洁干净,一点臭味闻不到。
在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镇六村,村民王美杰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村里的公厕就进行了改造,“当时化粪池就采用玻璃钢材质,这么多年过去了,化粪池的脏水照样跑不出来。”王美杰说。
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住建局乡村建设科科长陈新介绍,金达莱村等地建起了小型污水处理厂,为推动厕所改造建立了处理网络。目前,和龙市已经有11个村、1134户农民享受到了集中式改造带来的便利。
“三分靠建、七分靠管”
在负责落实农村“厕所革命”的基层工作者眼中,农村厕所“三分靠建、七分靠管”。“修好一座达标厕所容易,难的是保持厕所干净整洁。”北京市顺义区城管委环境卫生科科长崔海龙说。
近年来山东各地探索出依托村“两委”、种植大户或合作社、环卫公司等多种主体参与的农村厕所管护服务模式。记者在淄博市临淄区了解到,当地厕所渣液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集中收集后运送至专业处理公司,种植大户或农业产业基地用作肥料,农户自用,以确保旱厕改造成果的长期巩固和常态管护。
例如,临淄区金山镇依托生物有机肥生产企业成立农厕管护服务站,为全镇近4000家改厕户提供管护服务,将收集的粪液粪渣经过集中二次发酵处理后用于生产有机肥料。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也明确“一厕一设计、一厕一预算、一厕一评审”的工作方法,细化厕所管控标准,统一公厕运行管理与建设类别,解决厕所脏臭、污水横流、粪尿处理不彻底等问题,实现逐步消灭三类以下公厕的目标。
蔺宝军介绍,顺义区基本每座公厕配备保洁员1名,设立镇级专职公厕管理人员1名,进行日常管理;并设有专职维修人,重点检查公厕开放时间、卫生、设施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当然,相比城市标准,农村地区的厕所管护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如冬季公厕使用率低,旅游厕所清理困难、户厕无法与大市政管网对接等情况。“合理加快农村厕所升级速度,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实实在在为农民办实事。”蔺宝军说。

最新文章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