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8-11-09 15:17:21
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是一种利用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集成化设备,设备一般由厌氧室、好氧室、消毒室及填料等组成。深度处理装置还具有除磷脱氮的作用。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适用于无法纳入集中污水处理系统的城市偏远地区或未建成污水收集管网系统的小城镇、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其特点是可实现污水的就地处理,就地达标排放或回用。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在污水排放口就近设置,无需修建较长的收集管道,可节省管网的建设投资;安装方便,见效快;设备可埋入地表以下,不占用地表面积,无需建筑物;维护管理简单,一般无需专人管理,只需每月或每季度的定期维护;对水质适应性强,耐冲击负荷,容量可以从5人规模到3000人规模,适应能力强;处理的中水可以就地回用,提高了水的使用效率。
在我国建立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技术体系的必要性
中国目前严峻的水污染现状表明,要根本改善中国的水质环境,分散型污染的治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建立相应的技术体系,推广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这一点对完成到2010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比“十五”期末减少10%的总体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治理封闭型水体富营养化的需要农村及城镇的分散型生活污水是面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污水又是富营养化限制因子P的主要来源。据调
查在太湖流域来源于城乡结合部分散型生活排水的N、P负荷分别占总负荷的19%和23%。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水质、水量稳定,可生化性能好,非常适合于采用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
目前中国75%的天然和人工湖泊出现富营养化,发生富营养化的程度和范围都在呈发展趋势。近期,太湖、巢湖等水域大规模暴发蓝藻,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大危害,这表明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应在这些地区率先推广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装置技术。
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小城镇及农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于这部分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造成生活环境日趋恶化,地表水水体严重污染,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投资小、管理方便,不需要管道系统,非常适合在农村推广使用。通过对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的处理水进行回用,还可以部分解决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村的用水问题。因此应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污水处理装置技术,根本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保证人民身体健康,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的需要目前在建设集中污水处理系统的同时,城市污水分散型处理系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300万m3/d,而已经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仅为188万m3/d,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北京市政府采取了集中式、分散式相结合的办法,即在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式处理的同时,对新建的饭店宾馆、小区以及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等的生活污水就地处理达标后回用于本地区。分散处理的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区别开来,提高了处理效率,使水资源得到了最大利用。
城市偏远地区污水达标排放的需要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于2000年发布了“城市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该政策中要求对不能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居民区、旅游景点、机场、经济开发区等分散人群聚居地排放的污水和独立工矿区的工业废水,应进行就地处理,达标排放。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装置是上述地区实现污水就近处理,达标排放首选方法。
影响建立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体系的问题这些年在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形势带动下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接触氧化法、SBR、生物膜法、曝气生物滤池法、无能耗型A2/O法等各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在一体化装置中均有实际应用,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尽管如此,总体来讲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技术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善,使用率依然很低。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影响技术体系建立的主要问题。
法规、政策体系不完善,缺少相关的资助、鼓励政策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以及没有必要的资金资助和鼓励政策等原因,造成了人们使用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污水处理装置技术的大规模推广普及。尤其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污水处理装置的造价和运行费用相对较高,没有必要的鼓励、资助政策短时间内很难在这些地区推广使用。
缺乏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污水处理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即无可以执行的国家标准也没有行业标准、没有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各厂家自行生产,质量得不到保证,主要表现在工艺和设计参数选择随意性大,产品的制造工艺、使用材料等不符合要求,设备的跑冒滴漏、噪音、臭气等问题非常严重,设备投运后不能达标稳定运行,可靠性差,使用寿命短。
缺乏国家级的质量认证体系和性能评价体系,上市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环保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由于污水处理装置没有可以执行的行之有效的产品标准、必要的认证体系和评价体系,造成质量监督部门难于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这种职能交叉、缺乏认证体系的局面就造成了污水处理装置的产品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管理,产品的出水效果不理想,运行成本过高等问题。
缺少专业化的维护管理队伍污水处理装置的维护和管理是设备正常运转的根本保证,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污水处理装置一般都是由非专业人员在运转、维护,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及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往往导致污水处理装置出水效果差、设备故障多、维护不到位、设备寿命短等问题,无法发挥设备的最佳效率。
造价高,运行成本高
目前国内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基建投资成本约为1600~2000元/m3污水,
有的甚至超过2000元/m3污水,造价相对较高。运行费用在几角至几元钱之间,也大大高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目前国内的市场迫切需要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装置。
我国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技术的体系建设
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技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严重阻碍了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在分散型污染的治理过程中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固然重要,但是由政府主导加强分散型污水处理装置技术的体系建设才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