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8-11-09 15:27:14
4.5.1关于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处理工艺的选择
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工艺,优先选用工程造价低、运行费用少、运行维护简单方便、出水水质稳定达标、适合当地农村特点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选择的处理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
1)污水处理工艺应根据处理规模、水质特性、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在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和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采用自然处理,应采取有效措施,严禁污染地下水;
3)应尽可能减少臭气和噪声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我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进出水水质监测结果的分析(监测数据清单见附件二),结合专家经验,本标准的工艺模式的设计基于以下几点认识:
1)认为现有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虽然还有很多改进的余地,但基本可以胜任现阶段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要求,可以运用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和稳定塘处理技术这四大技术进行工艺模式的设计。
2)一般情况下,污水经过单一工艺单元处理无法达到排放达标的要求,必须通过多个工艺单元的组合来保证达标排放,通常由一级处理单元、二级处理单元和(或)三级处理单元组成。
3)按照无害化的要求,黑水进入一级处理单元前必须经过化粪池或沼气池无害化处理。
4)考虑随着我国农村生活污染整治要求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染的减排已提上意识日程,所以建议经济及相关条件充许的村庄尽可能采用综合效益较高的处理模式。
经综合分析,推荐了以下2种的工艺模式:
A:工艺模式一:
适用条件:适用于经济条件一般、土地较宽裕(拥有空闲地、自然池塘或闲置沟渠等)及周边无特殊环境敏感点的村庄。工艺流程如下:
B:工艺模式二:
适用条件:适用于居住集聚程度较高、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对氮磷去除要求较高的村庄,处理规模不宜小于10m3/d。工艺流程如下:
4.5.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总体要求
根据上述信息,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总体要求作了如下归纳: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宜根据农村的功能、人口、地形地貌和地址等特点,合理划分排水区域,可采用单户、多户、农村集聚区的收集系统,宜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和水体环境容量,因地制宜地选择简单、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
2)农村污水处理程度和方法应根据现行的国家和地方有关排放标准、污染物性质、排入地表水域的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确定。缺水地区的农村、纳入水体为稀释能力较小的河湖或处于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特殊功能区内,污水处理宜从严设计,处理后宜进行回用。
3)污水处理设施位置的选择,应符合农村总体规划和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整治规划等相关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有关规定,应综合考虑现状水量和排水系统普及程度,合理确定处理规模。
4)污水处理设施除验收要求的监测项目之外,因地制宜地选择其他监测项目,供电可按三级负荷等级设计,总进水应设进水井(可与格栅井合建)和总出水排放井,当污水处理量超过10m3/d时应设标准排放口。各处理单元应设取样口。
国内外相关资料和应用表明,污水进入二级处理系统之前,应强化一级处理,一级处理包括格栅、隔油池、集水池等预处理设施,减少进水的大颗粒杂质和悬浮物含量,减少有机物浓度,从而防止二、三级处理系统发生堵塞,保证设施运行正常。
(1)关于格栅的规定
格栅可拦截大粒径的悬浮物和杂质,因此污水在进入二级处理单元前应设置格栅。格栅类型根据处理规模选择,一般选用人工清除格栅,水量较大时采用机械格栅。《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对格栅的选择、参数要求有详细的说明,本标准中格栅的设计参数参照该规范执行。
(2)关于隔油池的规定
处理对象为农家乐餐饮废水或污水成分中餐饮废水所占比例较大时,应强化隔油池设置。《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 554中对餐饮废水的治理和排放有具体的要求,本标准中有关隔油池的设计要求按该规范要求实行,设计施工按全国通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2中标准图(S217-8-6)中要求实行。
(3)关于沉砂池的规定
处理对象为有一定规模废水或有一定数量散养家禽的住户废水集中处理时,应强化沉砂池设置;其他情况的废水处理,可在集水井设计时考虑沉砂功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对沉砂池的设计施工作了详细说明,本标准中沉砂池的设计施工按该规范实行。
(4)关于集水池的规定
集水池前宜设置拦截漂浮物的设施,集水池设计时宜考虑合建格栅井。本标准中集水池参照《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2008设计。
4.4.4二级处理单元设计的条文说明
(1)有关厌氧生物处理系统设计的条文说明
①适用条件的规定
厌氧生物反应池由于处理负荷相对较低,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较大,且散发臭味,对温度要求较高,但无需动力,建设和运行成本较低,维护和管理较方便,因此在污水量较小、污水类型较简单的小型城镇、村庄有着较普遍的应用。
②池型和滤料选择的规定
厌氧反应池由池体、填料、布水排水系统等组成。池型多为矩形。填料选择上应质坚、耐腐蚀、高强度、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适合就地取材,目前常用的有碎石、卵石、炉渣、焦炭等无机滤料。用作填料的塑料制品应抗老化,比表面积大,一般为100~200 m2/m3;孔隙率高,一般80%~90%。低负荷厌氧反应池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滤池下层填料粒径宜为60~100mm,厚0.2m;上层填料粒径为30~50mm,厚1.3~1.8m;处理生活污水时,正常气温下,水力负荷以滤池面积算,宜为1~3 m3/(m2•d),五日生化需氧量容积负荷以填料体积计,宜为0.15~0.3kg BOD5/(m3•d)
③关于厌氧生物反应池的设计参数和布水系统
厌氧反应池容积宜根据水力停留时间(HRT)确定,根据工程实际经验分析,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不低于2d。
厌氧反应池应选用合理的布水方式,以保证液体均匀上升或下降,避免短路、勾流。宜采用多孔管布水系统。
④关于厌氧生物反应池池体的要求
厌氧反应池应保持一定的密封性,以保持处理温度相对稳定。当温度条件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时,通过池外保温措施改善厌氧池处理温度。厌氧反应池应达到水密性与气密性的要求,应采用不透气、不透水的材料建造,内壁及管路应进行防腐;池内各池之间应设通气孔,以平衡各池压力,防止沼气局部积聚。沼气必须安全排放。池体应设有取样口、测温点、检修孔、排泥管等,便于后期管理。
⑤关于厌氧生物反应池污泥处置
污泥宜定期清掏,可采用定期人工清掏,也可采用设置排泥管排泥。
(2)有关好氧生物处理系统设计的条文说明
①适用条件的规定
好氧生物反应系统处理负荷相对高,停留时间较短,占地面积小,但一般需动力曝气,内部结构较复杂,建设和运行成本较高,维护和管理要求较高,因此比较适合污水量较大、有较好的管理配备的城镇和村庄只用,但由于处理效果好,如果经济条件和管理配备允许,聚集程度较高或污水量较大的村庄可选择该种处理系统。
②池型选择的规定
好氧生物反应系统包含多种处理工艺,考虑到生活污水污染物成分较单一、污染物负荷较低,选择类型时宜选择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处理工艺,如好氧活性污泥法、好氧生物膜法等。池体多以矩形为主。
③关于好氧生物反应池的设计参数
由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中好氧工艺采用较多,工艺成熟,且相关的技术规范齐全,本标准中推荐使用的好氧活性污泥法和好氧生物膜法在《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中均有详细规定和要求,设计参数参照以上两个规范相关内容。
4.4.5三级处理单元设计的条文说明
(1)有关人工湿地系统设计的条文说明
①适用条件的规定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建设和运行成本低,运行简单,处理效果良好,设施生态美观,不仅能去除有机物,而且对富营养化主要污染因子氨氮与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在广大农村地区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缺点是处理负荷相对较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发生堵塞,易滋生蚊蝇,并且由于湿地植物的季节性,处理效果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
②人工湿地类型、植物和滤料选择的规定
人工湿地系统根据水流方式的差异分为表流湿地、潜流湿地。考虑到我省土地资源紧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推荐使用处理负荷较高的潜流湿地。人工湿地一般由进水管、出水管、透气管、砂砾或岩石填料构成的过滤层、底部不透水层和具有一定净化功能的水生植物组成。
人工湿地池型可为矩形,也可为圆形,目前以矩形为主。矩形人工湿地单元长宽比不宜过大,否则容易影响均匀布水,使局部水力负荷过大,一般以单池长宽比小于2:1为宜。
湿地的填料和植物的选择直接影响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
基质的种类和大小丰富多样,如沸石、石灰石、砾石、高炉渣、煤灰渣、草炭、陶瓷滤料等。一般采用中等粒度的砂砾。
人工湿地植物应因地制宜的选择,总体要求要耐水、根系发达、多年生、耐寒、吸收氮、磷量大,兼顾观赏性、经济性。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要根据池处理效率,对种植的植物种类进行合理搭配。植物的选择与搭配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进出水水质等因素确定,使得植物在不同季节交替生长,常用作人工湿地系统植物有芦苇、菖蒲、水芹菜、空心菜、睡莲、荷花、马蹄莲、慈菇、荸荠、芋、菱角、茭草、美人蕉、灯心草、水葱、茭白等。
③关于人工湿地的设计参数和布水系统
表面负荷:湿地负荷根据地区不同而有所区别,潜流人工湿地的表面负荷一般以8~12g BOD5/ (m2•d)为宜,经济较发达地区略低;
人工湿地有效面积:一般根据水力负荷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As——人工湿地表面积(m2);
Q ——污水的设计流量(m2/d);
α ——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m3/m2•d),α取值按表面负荷折算。
湿地床层深度:0.8~1.0m;
水力坡度:0.01~0.02,坡向出水一端;
填料分布:湿地床层自下而上各层填料分布:夯实粘土、防水土工膜、土壤、不同粒径和功能的砾石级配区、表层种植层。过滤层宜按一定级配布置基质填料。当采用竖流式时,自下而上填料级配宜为16~40mm 、12~16mm和8~12mm,表层种植层为防止堵塞,宜采用2~3mm 的沙子或瓜子片,慎用土壤;填料高度宜为0.20~0.30m、0.35~0.50m和0.25~0.30m。
水力停留时间:根据工程实际经验,设计时人工湿地的床内停留时间应满足≥30h,径流速度为10~12cm/h左右,并参考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潜流人工湿地:1d~3d,表面流人工湿地:4d~8d),考虑农村土地相对较宽裕,水环境较敏感,为确保达标排放,本标准水力停留时间取2d~7d。
湿地植物栽种方法:视植物而定,一般每平方米8~10穴,每穴栽2~3株。亦可用行距10cm、簇距15cm控制。
布水、集水和透气管:人工湿地宜采用线性布水和集水,布水、集水系统可采用明渠、管道等。透气管一般埋入填料中,其管口应高出填料300mm,以免雨天或湿地漫流时砂石进入堵塞透气管。
潜流人工湿地设计主要参数参见表4-7。
表4-7 潜流人工湿地设计主要参数表
指标 |
数值 |
表面负荷g BOD5/(m2·d) |
8~12 |
水力停留时间d |
2~4 |
湿地床层深度m |
0.8~1.2 |
水力坡度 |
0.01~0.02 |
④关于人工湿地设计中的特殊要求
人工湿地系统必须考虑防渗,防止地下水收到污染或防止污染地下水反渗湿地,一般采用土工膜防渗材料进行防渗处理,经济条件允许的农村分散型小湿地,可采用钢砼结构浇底,可一定程度的避免土工膜破损、老化等后续问题。
如采用多级串、并联形式,则需合理设置进出水阀门,以控制湿地水位,同时需合理设置进水井和排放口,便于后期管理和环保验收。
污水在填料表层3cm以下流动,防止蚊蝇孳生,水面以上称之为保护层,保护层材质可用石屑、煤屑、砂或覆土等,湿地中液位由出水阀门控制。
湿地对季节要求高,冬季应合理采取保温措施,一般可采用覆盖秸秆、芦苇等植物对湿地床进行保温。人工湿地种植的植物衰败后应及时收割。
(2)有关稳定塘系统设计的条文说明
①适用条件的规定
稳定塘处理系统能充分利用现有地形,结构简单,建设费用低,可实现污水资源化和污水回收及再用,实现水循环,同时,处理能耗低,运行维护方便,成本低,且污泥产量少,设施美观,因此在具备相应资源条件的地区有较大的应用,但由于占地面积过大,且受气候影响较大、如设计不合理或运行管理不当易造成二次污染等。
②稳定塘类型、水生植物选择的规定
稳定塘类型根据实际地形条件和工艺要求选择,塘型主要为厌氧塘、兼性塘、好氧塘、水生植物塘和生态塘等。塘址为池塘、沟谷时,应有排洪设施;塘址为沿海滩涂时,应考虑潮汐和风浪的影响;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区使用时,应有活水来源,确保运行效果。
稳定塘水生植物宜选用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选用的水生植物应具有良好的净水效果、较强的耐污能力、易于收获和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③关于稳定塘的设计参数
稳定塘进水口宜设置在距塘底0.6~1.0m处;出水口宜设置在水面下0.6m处,并应位于冰层和浮渣层之下。
稳定塘的设计数据应由试验资料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根据污水水质、处理程度、当地气候和日照等条件,可按表4-8的规定取值。
表4-8 稳定塘典型设计参数
塘型 |
BOD5表面负荷 kgBOD5/(hm2•d) |
单元塘水力停留时间 (d) |
有效水深(m) |
BOD5处理效率(%) |
|||||
Ⅰ区 |
Ⅱ区 |
Ⅲ区 |
Ⅰ区 |
Ⅱ区 |
Ⅲ区 |
||||
厌氧塘 |
200 |
300 |
400 |
3~7 |
2~5 |
1~3 |
3~5 |
30~70 |
|
兼性塘 |
30~50 |
50~70 |
70~100 |
20~30 |
15~20 |
5~15 |
1.2~1.5 |
60~80 |
|
好氧塘 |
常规处理塘 |
10~20 |
15~25 |
20~30 |
20~30 |
10~20 |
3~10 |
0.5~1.2 |
60~80 |
深度处理塘 |
<10 |
<10 |
<10 |
2~5 |
0.5~0.6 |
40~60 |
|||
曝气塘 |
部分曝气塘 |
50~100 |
100~200 |
200~300 |
1~3 |
3~5 |
60~80 |
||
完全曝气塘 |
100~200 |
200~300 |
200~400 |
1~15 |
3~5 |
70~90 |
注:Ⅰ、Ⅱ、Ⅲ区分别适用于年平均气温在8℃以下地区、8~16℃地区和16℃以上地区。
稳定塘其他设计要求及塘体设计参考《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CJJ/T54的有关规定执行。
④关于稳定塘设计中的特殊要求
曝气塘的人工充氧设备一般为表面曝气机、水平轴转刷曝气机等;也可根据景观要求选用喷泉设备进行充氧。
稳定塘中水生植物应专人定期管理,及时打捞成熟、衰败的水生植物。
4.6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维护要求
为了保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质量和运行效果,本标准分别从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两大方面提出了污水处理设施正常建设和运行的有效管理措施。
在总体要求中,标准规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在设计、施工、监理及工程招投标、重要设备与材料的采购等工程管理环节,应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执行。标准规定了工程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具备的资质条件,设计单位应具有相应的环境工程(废水)、市政(排水)设计资质;施工单位须具有相应的市政工程或环境工程专项承包资质;工程监理应委托具有相应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实行监督。
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处理效果,必须依靠验收这一有效管理手段进行控制。在本标准中,规定了“单项工程验收——工程竣工验收——环境保护验收”三级验收模式。在工程施工中,规定了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技术文件、设备图纸等组织施工,工程的变更应应在取得设计单位的设计变更文件后再进行施工。
工程验收通常分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和环境保护验收两个部分。本标准中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和环境保护验收的依据、程序、方法和标准及验收文件、资料准备都做了规定。
在工程验收中,本标准对管道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砌体结构工程、构筑物、人工湿地等设施的施工和验收作了规定,规定各构筑物、建筑物、管道工程等均按国家或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进行验收。工程的竣工验收应执行《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污水处理工程建成后,由所在地镇(街道)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并出具工程质量验收意见。
在环境保护验收中规定执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工程进入试运行调试,经水质监测达标后,由镇(街道)向牵头部门提出综合验收申请,并提供项目综合验收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报告、水质监测报告、治理工程所涉及农户清单和运行管理制度等相应的材料。
本标准在运行与维护一章中,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与管理、维护保养制度、人员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保障设施运行的基本要求、运行记录、水质检测、岗位操作规程及应急工程设施管理等做出了规定。
本标准对各种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处理单元的运行操作分别作了具体的规定,并对人工湿地作了特别要求:
(1)植物生长旺季及时收割和补种,及时清理枯萎植物,保证湿地系统的常年正常运行;在季节更替时和突发性天气(如暴雨)后,应对湿地进水口及其表面覆盖杂质进行清理。
(2)要定期观测人工湿地的水位情况,如发现堵塞,要及进行翻新,清理出的填料及污泥要合理处置,防止二次污染。
(3)采用多级串、并联形式的人工湿地,设置的进出水阀门应按排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人员管理,通过调节各单元的进水量和湿地液位控制,以避免出现湿地各单元水量分布不均、湿地液位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发生。
4.7 术语及定义
本标准规定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所涉及到的有关术语和定义。根据本标准的技术内容,给出了村、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定义和解释,对污水类型黑水和灰水进行了定义。同时对污水处理技术中一级处理、二级处理、自然处理及处理单元中的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人工湿地、稳定塘等概念进行了定义和解释。
标准内容体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全过程控制,对保证达标排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标准推荐的处理工艺均为当前省内应用较为广泛的工艺,有大量的工程实例为佐证,是成熟、可靠、经济、实用的工艺技术。标准实施后可带来以下效益:
(1)有利于国家及我省相关环保政策的贯彻执行,从技术层面确保实现采用标准推荐的处理工艺模式达标排放,促进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减排,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工艺技术模式与我省当前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广大农村的实际特点。
(3)规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等环节的要求,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运行效益。
6.1 与现行法律法规及其它相关标准的关系
本技术规范属于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技术规范中的治理工艺技术规范,是我省的地方推荐性标准,应与《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等配套使用,将为采用本标准推荐的技术和工艺模式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施工、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6.2 实施本标准的管理措施及建议
为了推行本标准的实施,改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状况,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绩效得以提升,提出建议如下:
(1)需要地方政府实施一系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相关政策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的政策,强化污染设施运行监管力度。
(2)需要政府采用鼓励措施和加强宣传培训,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从源头消减、控制污染物。同时,建议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及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在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和日常环境监督管理等各项工作中积极采用本技术规范,以加强对环境保护设施的监管。
(3)此外,由于本规范为首次制定,随着环保要求的发展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本身的发展,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工艺和设计参数也会不断被提出、论证和应用,这要求本规范在实施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订,使其不断满足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需要。
序号 |
标准规范名称 |
1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
2 |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 |
3 |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 |
4 |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7959 |
5 |
《国家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554 |
6 |
《环境工程技术分类与命名》HJ/T 496 |
7 |
《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 |
8 |
《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政策》 |
9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 |
10 |
《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24 |
11 |
《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3 |
12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 |
13 |
《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 554 |
14 |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 |
15 |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 |
16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 |
17 |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
18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
19 |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 |
20 |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即验收规范》GBJ141 |
21 |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0 |
22 |
《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 |
23 |
《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国家计委 计建设[1990]215号 |
24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 |
25 |
《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1 |
26 |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 |
27 |
《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
28 |
《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制订技术导则》HJ526 |
29 |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规范》NY/T702 |
30 |
《浙江省用水定额》2004 |
31 |
江苏省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2008年试行版 |
32 |
日本的《净化槽法》 |
2009年10月29日监测结果
指标 示范点 |
CODCr(mg/L) |
BOD5 (mg/L) |
NH3-N(mg/L) |
TP (mg/L) |
SS (mg/L) |
PH |
|
安吉递铺镇某村1# 1# |
进水 |
184 |
70.4 |
2.29 |
2.56 |
40 |
6.33 |
出水 |
<10 |
<2 |
0.19 |
0.24 |
<4 |
7.82 |
|
处理率% |
94.57 |
85.80 |
91.70 |
90.63 |
90.00 |
-- |
|
安吉递铺镇某村1# 2# |
进水 |
165 |
57.4 |
6.59 |
0.562 |
46 |
6.87 |
出水 |
16 |
12.7 |
4.43 |
0.089 |
<4 |
7.15 |
|
处理率% |
90.30 |
82.58 |
32.78 |
84.16 |
91.30 |
-- |
2010年3月份监测结果
指标 示范点 |
CODCr (mg/L) |
BOD5 (mg/L) |
NH3-N(mg/L) |
TP (mg/L) |
SS (mg/L) |
p |
|
安吉县递铺镇某村1# |
进水 |
82.2 |
22 |
5.41 |
0.254 |
11 |
7.26 |
出水 |
<10 |
<2 |
0.39 |
0.193 |
9 |
7.2 |
|
处理率% |
87.83 |
90.91 |
92.79 |
24.02 |
18.18 |
-- |
|
安吉县递铺镇某村2# |
进水 |
333 |
236 |
10.5 |
2 |
36 |
6.32 |
出水 |
18 |
15.2 |
7.85 |
0.736 |
23 |
6.85 |
|
处理率% |
94.59 |
93.56 |
25.24 |
63.20 |
36.11 |
-- |
|
安吉溪龙乡某村 |
进水 |
141 |
75.1 |
48.9 |
3.55 |
17 |
7.14 |
出水 |
44.9 |
24.1 |
38.5 |
2.76 |
42 |
7.21 |
|
处理率% |
68.16 |
67.91 |
21.27 |
22.25 |
76.47 |
-- |
|
安吉报福镇某村 |
进水 |
272 |
126 |
12.2 |
0.871 |
10 |
7.04 |
厌氧出水 |
112 |
67.9 |
11.6 |
0.784 |
8 |
7.09 |
|
厌氧处理率 |
58.82 |
46.11 |
4.92 |
9.99 |
20.00 |
-- |
|
出水 |
<10 |
3.75 |
2.43 |
0.227 |
6 |
7.12 |
|
处理率% |
96.32 |
97.02 |
80.08 |
73.94 |
40.00 |
-- |
|
安吉良朋中学 |
进水 |
325 |
93.1 |
60.7 |
7.61 |
85 |
6.84 |
厌氧出水 |
131 |
31.6 |
51.4 |
5.75 |
30 |
7.94 |
|
出水 |
<10 |
7.52 |
9.22 |
0.247 |
10 |
7.4 |
|
厌氧处理率% |
59.69 |
66.06 |
15.32 |
24.44 |
64.71 |
-- |
|
处理率% |
96.92 |
91.92 |
84.81 |
96.75 |
88.24 |
-- |
|
开化华埠新区 |
进水 |
380 |
75.7 |
89.2 |
6.98 |
67 |
7.7 |
厌氧出水 |
108 |
22.9 |
94.5 |
4.83 |
17 |
7.4 |
|
出水 |
<50 |
3.3 |
5.88 |
1.62 |
23 |
7.9 |
|
厌氧处理率% |
71.58 |
69.75 |
-- |
30.80 |
74.63 |
-- |
|
处理率% |
86.84 |
95.64 |
93.41 |
76.79 |
65.67 |
-- |
2010年10月份监测结果
指标 示范点 |
CODcr (mg/L) |
BOD5 (mg/L) |
NH3-N (mg/L) |
TP (mg/L) |
SS (mg/L) |
PH |
|
海宁市丁桥镇某村 |
进水 |
331.00 |
63.80 |
208.00 |
13.70 |
49.00 |
7.6 |
出水 |
60.80 |
8.93 |
11.30 |
1.14 |
7.00 |
7.4 |
|
处理率% |
81.63 |
86.00 |
94.57 |
91.68 |
85.71 |
-- |
|
温州市瑶溪镇某村 |
进水 |
472.00 |
20.30 |
33.90 |
3.96 |
72.00 |
6.6 |
出水 |
106.00 |
7.30 |
11.90 |
0.55 |
7.00 |
7.4 |
|
处理率% |
77.54 |
64.04 |
64.90 |
86.34 |
90.28 |
-- |
|
温州市瑶溪镇某村 |
氧化塘进水 |
74.80 |
3.87 |
6.81 |
0.76 |
6.00 |
7.3 |
出水 |
66.90 |
3.43 |
5.87 |
0.56 |
8.00 |
7.1 |
|
氧化塘处理率% |
10.56 |
11.37 |
13.80 |
25.69 |
— |
-- |
|
临安市西天目乡某村 |
进水 |
226.00 |
34.50 |
39.40 |
2.63 |
54.00 |
7.0 |
厌氧出水 |
142.00 |
9.11 |
23.10 |
3.93 |
30.00 |
7.1 |
|
出水 |
99.60 |
2.80 |
20.00 |
1.12 |
9.00 |
7.5 |
|
厌氧处理率% |
37.17 |
73.59 |
41.37 |
— |
44.44 |
-- |
|
处理率% |
55.93 |
91.88 |
49.24 |
57.41 |
83.33 |
-- |
|
临安市太湖源镇某村 |
进水 |
291.00 |
58.10 |
11.90 |
1.18 |
24.00 |
6.6 |
出水 |
92.00 |
<2.00 |
29.10 |
2.18 |
12.00 |
7.5 |
|
处理率% |
68.38 |
96.56 |
-144.54 |
-84.75 |
50.00 |
-- |
|
临安市太湖源镇某村 |
进水 |
172.00 |
25.50 |
51.10 |
4.63 |
44.00 |
7.2 |
出水 |
92.00 |
6.97 |
22.10 |
1.81 |
6.00 |
7.6 |
|
处理率% |
46.51 |
72.67 |
56.75 |
60.91 |
86.36 |
-- |
|
临安市乐平乡某村 |
进水 |
103.00 |
12.40 |
13.20 |
1.23 |
11.00 |
7.2 |
出水 |
76.60 |
<2.00 |
2.69 |
38.90 |
18.00 |
6. 6 |
|
处理率% |
25.63 |
83.87 |
79.62 |
— |
— |
-- |
|
临安市於潜镇某村 |
进水 |
885.00 |
561.00 |
46.60 |
5.47 |
283.00 |
5.6 |
厌氧出水 |
105.00 |
20.40 |
17.10 |
2.96 |
18.00 |
7.5 |
|
出水 |
26.80 |
14.40 |
49.60 |
7.16 |
12.00 |
7.3 |
|
厌氧处理率% |
88.14 |
96.36 |
63.30 |
45.89 |
93.64 |
-- |
|
处理率% |
96.97 |
97.43 |
-6.44 |
-30.90 |
95.76 |
-- |
|
杭州丁桥镇某村 |
进水 |
709.00 |
295.00 |
15.20 |
1.32 |
35.00 |
7.1 |
出水 |
130.00 |
72.00 |
10.20 |
0.95 |
18.00 |
7.1 |
|
处理率% |
81.66 |
75.59 |
32.89 |
28.33 |
48.57 |
-- |
|
富阳渔山乡1#某村 |
进水 |
565.00 |
236.00 |
54.60 |
6.62 |
143.00 |
7 |
出水 |
51.40 |
6.85 |
11.40 |
1.15 |
17.00 |
7.2 |
|
处理率% |
90.90 |
97.10 |
79.12 |
82.63 |
88.11 |
-- |
|
富阳市渔山乡2#某村 |
进水 |
652.00 |
352.00 |
113.00 |
8.99 |
170.00 |
8.6 |
出水 |
63.20 |
10.90 |
11.30 |
3.48 |
21.00 |
6.9 |
|
处理率% |
90.31 |
96.90 |
90.00 |
61.29 |
87.65 |
-- |
|
宁波市北仑区某村 |
进水 |
151.00 |
23.00 |
14.90 |
1.81 |
29.00 |
7.2 |
出水 |
54.30 |
3.90 |
8.32 |
1.26 |
7.00 |
7.2 |
|
处理率% |
64.04 |
83.04 |
44.16 |
30.39 |
75.86 |
-- |
注:①以上安吉县内的工程委托安吉县环境监测站监测,其它委托浙江省环科院分析室监测。②监测时水温≤120C。
附件三 四大主流技术模式选择指南表
四大主流技术模式选择指南表
序号 |
技术 模式 |
适用地区及条件 |
造价及运维费用 (不含管网建设投资) |
1 |
单纯的厌氧生物处理 |
①适用于城镇管网的能覆盖到的平原农村。一般作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中的二级处理单元使用,以厌氧生物处理池的形式接在化粪池或沼气池后,最终出水接入城镇污水管网或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达标排放。 ②适用于半山区、山区的农村。有足够农田能安全消纳最终出水,当地农民有使用农家肥的习惯。 |
造价:约为1500~3000元/吨水 运维费用:无动力情况下,约1000-2000元/年。 |
2 |
人工湿地处理 |
适用水环境功能较敏感的半山区、山区及海岛农村。需有空闲土地,且对氮磷去除有一定要求,如不使用动力,建设地址需有地势差。 |
造价:约为1800~3000元/吨水。 运维费用:无动力情况下,约100-1000元/年。 |
3 |
好氧生物处理 |
①适用于城镇管网的不能覆盖到、人口相对密集、出水要求较高、经济实力较强和土地相对紧张的平原、半山区农村。对多户和农村集居区生活污水处理进行集中处理。 ②适用于水环境功能敏感区域。 ③适用于对农村生活污水减排有要求的农村地区。 |
造价:约2500-5000元/户; 运维费用:约0.1~0.4元/吨水。 |
4 |
稳定塘处理 |
适用于水环境功能非敏感区域、经济条件一般,且有废旧池塘或荒地利用的农村地区。如不使用动力,建设地址需有地势差。 |
造价:约为1900~5000元/吨水。 运维费用:约600-1000元/年。 |